中國是集約化養雞數量最多的國家,全球排行**,其遠超歐美等發達國家。然而,一個擺在政府、養殖戶和消費者眼前的明顯弊端是:中國家禽飼養質量仍落后,尤其是雞。在數量與質量乏間有失偏頗,后者明顯不如前者。
據了解,飼料添加劑、濫用抗生素和監管 不嚴是養雞專業戶面臨的三大軟肋,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高飼養質量,讓百姓能真正吃上安全、優質的雞肉。
飼料添加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費者都有此感:現在吃的雞肉沒有鮮味、肉質粗糙,口感大不如以前了,問題的癥結出在哪里?其實,這是受到喂養雞的飼料、養殖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飼料是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原因。
多位飼料經銷商透露,其實中國大部分動物飼料在生產過程中就已經添加各種不同的添加劑和抗生素,用來防病抗病。
據介紹,中國禁止使用鎮靜安眠類藥物、玉米赤霉醇(畜大壯、牛羊增肉劑)、乙烯雌酚等。在1997年農業部以3號文公布禁止使用的藥物有:類固醇激素(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同化激素)、催眠鎮靜藥(安定、眠酮、氟派酮)、腎上腺素能藥(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β一腎上腺激動劑一鹽酸克倫特羅)。毒鼠強(沒命鼠、四二四)、氟乙酰胺類、平喘藥(羥甲叔丁腎上晾素)、氯霉素、氨丙啉等也屬于禁用范圍。 而英國也明令禁止在雞、豬和火雞中使用抗生素阿伏霉素(也稱卑霉素)。1971年限制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磺胺類和呋喃類藥物作飼料添加劑,歐盟則更加嚴格。
"歐盟已經禁止在食用動物飼料中使用抗生素類生長促進劑,但就目前中國的養殖水平和養殖環境來說,要想做到這一點確實有**的困難。實際上根本做不到這點。"對此,南京農業大學臨床獸醫學教授孫衛東在接受《中國經貿聚焦》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動物飼料有營養類、調味劑類和抗生素類,甚至還能制作不同顏色的飼料,滿足某些動物對顏色的喜好。也就是說,這些飼料在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摻和了不同的添加濟,由此增加動物食欲,縮短動物的生產周期。
2006年1月,歐盟就已全面禁止使用生長激素、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2008年,有政協委員曾向兩會提交提案稱,在中國,抗生素被普遍用于牲畜的飼料增加濟,是造成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人們食用了這些含有抗生素殘留物的奶和肉制品,會致使體內病菌耐藥性明顯上升。
濫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一種,抗生素也被普遍運用在雞等家禽的身上,甚至是剛孵化不久的小雞,商家其用意可想而知。一旦人體吃了含有大量抗生素的雞肉,威脅健康。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